【在文化里逛洱源】稻田里的非遗表演

时间:2023-09-09 14:02:28

初秋时节,稻田披上了淡淡的黄色,稻穗渐渐弯了腰。大理州洱源县右所镇幸福村的稻田间,上演了一出别开生面的非遗表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理州洱源县右所镇幸福村稻田。唐诺/摄

稻田里的非遗表演。何新闻/摄

9月8日,“网络名人助力乡村振兴——在文化里逛洱源”网络主题活动“民族音乐之旅”主题采访团来到右所镇幸福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在阵阵稻花香中,观看了白族耍马舞、霸王鞭舞和邓川汉调。

洱源县“斯甘俏”艺术团表演耍马舞。周拓/摄

洱源白族耍马舞又叫“竹马舞”,是洱源县的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常在春节期间进行表演,是洱源较为常见的一种节日舞蹈形式。

霸王鞭表演。周拓/摄

霸王鞭表演。何新闻/摄

洱源霸王鞭是大理州的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它广泛流传在洱源县各镇乡白族村寨,为自娱性集体舞,一般不表现具体的内容,主要体现欢乐热烈的情绪。舞蹈中使用的主要道具霸王鞭是一根山竹彩棍,相传是由楚汉相争时楚霸王的兵器演变而来,长约80厘米,直径约3厘米,上凿穿4对相对的长孔,每孔中串缀以3枚或6枚铜钱,鞭体用彩漆涂饰,两端还扎上花穗彩绸。跳舞时,长鞭挥舞时铜钱叮当作响,悦耳动听。

邓川汉调传承人赵润香及搭档在田间表演。杨润桃/摄

邓川汉调表演。何新闻/摄

邓川汉调是白族男女用汉语对唱的山歌,堪称白、汉民族文化融合的活化石,在洱源县邓川镇、右所镇一带广泛传唱。其形式自由,凡一事一物、一花一木都可即兴编为调子演唱,但对演唱水平要求很高。既要有出口成章之才,又要有随机应变之功,在对方刚唱完就接着唱出下句,意思既要承上,又要有发展。2020年12月,邓川汉调被公布为第五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昆明信息港 记者劳学丽 俞逍)

标签:

来源:腾讯网
0
上一篇:江苏无锡学生午餐使用过期食材?当地两部门发文澄清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aixu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新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经彩迅新闻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 联系我们: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