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生物多样性专家杨宇明:15年来金沙江物种数量稳中有升|川流中国·上游行

时间:2023-08-28 19:40:08

封面新闻记者 李庆 徐湘东 周翼 罗石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云南,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和“世界花园”的美誉,金沙江在云南境内长达1560公里。

与之一江之隔的四川,同样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

8月,盛夏的昆明如春天一般,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原院长、国家公园湿地研究中心原主任、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杨宇明教授心情不错。“与15年前的金沙江本底调查情况相比,这15年来,金沙江没有一种物种有明显下降。不管是水生还是陆生的典型动植物,数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杨宇明在野外考察。

从伐林到护林 “保护与利用”不矛盾

封面新闻:杨教授您好,作为一个生物多样性专家,您是“全国环境保护先进个人”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在20世纪,您还在金沙江流域从事过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您怎么看这种巨大的反差?

杨宇明:20世纪60年代,我国森林采伐的重点,从东北大兴安岭转向了长江上游,这是当时的国家战略。那个时候三线建设的许多企业都转向西南,森林工业也是一样,总共有3个总队(勘察设计总队、工程总队、运输总队),12个森工局(9个在云南,3个在四川省)整建制的转移,组建了西南林区会战指挥部。可以说那个时候是国家的战略发展需要,保证国民经济建设最基础的三材:钢材、水泥、木材等供给。这在当时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0年,因建设需要我被分配到原林业部西南林业勘察设计总队第四森林调查大队,从事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参加了为金沙江林区开发提供森林活立木蓄积数据和伐区作业设计等工作直至1982年,足迹遍布整个金沙江流域和西南山地。其间最值得一提的就是70年代中期到了川西林区的米亚罗、马尔康和九寨沟林区开展资源调查设计,发现了黄龙、九寨沟秀丽而壮观的森林湿地景观价值后,大队经总队同意,向会战指挥部和四川省政府提出了保留九寨沟和黄龙林区的建议并得到了采纳。

后来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涝,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这场灾害,客观上与20世纪中后叶整个金沙江中上游实施的森林工业采伐有着直接的关系。1999年是中国林业的历史性的战略转折。那年8月我作为两个专家之一,跟随朱镕基总理参加了滇西北的考察并召开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现场会。两个月后我们国家就正式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紧接着又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可以说是我们国家在生态建设上的世纪工程。

今天我介绍自己的工作时,我都会强调自己从事的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并非只做保护或只做利用。事物是发展的,保护与利用两者绝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没有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就没有可持续利用的资源;没有资源利用就没有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保护的原动力,二者是互为支撑,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协同一致的关系。

杨宇明和同事在野外考察。

封面新闻:您反复强调保护与利用不矛盾,能否给我们举个现实的例子?

杨宇明:就拿我们研究团队开展的蒜头果的保护与利用结合的开创性工作来说吧。蒜头果是滇东南喀斯特地区特有的孑遗植物,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文山州,1987年,因其珍稀濒危和特有性及其古老孑遗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但无奈的是,虽然保护了,但数量却越来越少。最濒危的时候,野生蒜头果种群只有3000多株了。

后来我们团队在研究中惊喜地发现,蒜头果种仁油中含有一种脑神经系统不可缺少的神经酸,是20世纪国外首先从鲨鱼脑中发现对人体脑神经功能性退化具有极高的保健修复功效的“顺-15-二十四碳单烯酸”(故又称鲨鱼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只能从体外摄取,国际市场的需求一直从鲨鱼和其他海洋动物中获取,以帮助当前日益增高的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综合征及脑功能退化患者解除痛苦。

于是,我们团队牵头解决了蒜头果人工快繁技术,使处于极小种群的蒜头果得到扩繁,解除了该物种的濒危状态;同时扩大推广种植面积达3.5万亩,不仅起到了治理珠江上游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成效,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蒜头果产业提取的植物源神经酸将成为替代从鲨鱼脑等海洋动物获取神经酸的环境友好型途径,并可进行国际推广。这意味着未来有可能在全球停止对动物源神经酸提供者如鲨鱼等海洋生物种的杀戮,待相关神经酸系列功能性保健产食品或药品正式得到生产后,可以为解除中老年脑神经系统功能性退化者患者带来福音,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惠及当地百姓,对蒜头果种植户及全社会都会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个案例也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三大目标统一体现和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共赢的典型案例。

杨宇明是率先引进“国家公园”概念的专家之一。

过去15年 金沙江物种数量上升

封面新闻:金沙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支流,对这片区域的保护和利用,是如何统一的?

杨宇明:金沙江在云南境内干流全长1560千米,高差达2020米,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构成了一道清洁能源长廊。我们在20年前,就开始做金沙江流域生物的本底调查和工程建设对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工作。所以这些年很多水电企业,主动找到我们,做水电站建设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和生态修复工作。全社会在坚持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十年禁渔的总领下,做了很多工作。其中成效最显著的,也是最担心的,就是鱼的洄游问题。

目前金沙江流域水电企业除了在坝址建鱼道外,普遍还采取了集鱼站,将鱼汇集后,用电梯站帮助洄游鱼过坝。同时通过人工增殖放流等方式,有效解决了鱼类的洄游问题。力争水电建设生态化,把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降到最低,加上长江十年禁渔,是卓有成效的。

封面新闻:与15年前的调查情况相比,目前金沙江的生物生存情况怎么样?

杨宇明:我可以跟你们说三个事实。一是金沙江流域,不管是水生还是陆生的动植物,这15年来没有一个物种在流域区消失或灭绝;二是这些动植物,没有一种在这15年间有明显的减少;三是金沙江流域区受保护的代表性珍稀濒危动植物种,在这15年间,种群数量都有明显增长。

封面新闻:能具体举例吗?大概提升的比例是多少?

地涌金莲。

杨宇明:比如长江鲟、金沙鲈鲤、圆口铜鱼、中华金沙鳅等金沙江流域典型的特有物种,这几年在金沙江干流和支流都能够比较容易地发现或观测到。植物类群,如金沙江流域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攀枝花苏铁、喜马拉雅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中的云南梧桐、栌菊木、白菊木(菊科中罕见的木本植物)和疏花水柏枝等金沙江流域典型的古老珍稀濒危物种的数量有明显增加,普遍都增加了50%以上,有的还翻了一倍以上。还有多年不见的金沙江流域特有的世界上花期最长的观赏植物地涌金莲再次被发现。就在最近大理州林业和草原局先后发布了栌菊木、白菊木、地涌金莲和疏花水柏枝在金沙江流域新的分布点,说明其种群从干流扩散到了支流,数量在不断增长,遇见率也就明显增加了。

喜马拉雅红豆杉。

攀枝花苏铁。

封面新闻:我们注意到,金沙江这几年变清了,这种变化您如何评价?

杨宇明:因为金沙江中下游落差很大,高山峡谷,水流很急,峡谷两侧的山坡陡峻,20世纪的森林采伐导致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以至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都江水都很浑浊。这些年变清,主要是1999年启动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沿江岸的植被得到快速的恢复,植被覆盖率显著增加,水土流失大幅减少;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电站建坝后蓄水库区让水流变缓了,泥沙在库区沉积下来,坝址以下的江段水也就变清了。然而随着生态修复植被覆盖率的提升和水土保持功能不断增强,金沙江上游泥沙将会进一步减少,江水会越来越清的。

“大自然永远是我们的老师”

封面新闻:从25年前转入护林至今,您觉得最重要的成绩有哪些?

杨宇明:从1999年我们开始实施长江上游的生态修复,我觉得至少在三个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绩。

一是在金沙江流域全面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得到了全面保护,25°以上的坡耕地得到了大范围的林地植被恢复;同时对流域区开展了长江防护林带工程造林,大规模地恢复造林,包括人工植树、植灌、植草,大面积荒山飞播造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等,可以说是实施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植被修复,成效十分显著。

二是沿着低热河谷,种植发展了干热干暖河谷经济林,如柑橘、芒果、石榴、核桃、油橄榄等等在获得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还有在林下、林缘种植药材、花卉、蔬菜、香料和食用菌等,发展林下经济,还建立了一些示范的样板基地,沿江两岸成为一个绿色产业的经济带,在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形成了金沙江中上游的绿色生物走廊。

三是通过不断的宣传引导,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了,在长江第一湾,就有很多老百姓自发地种柳树、桃树、梨树等,既能防范水土流失,抵御洪涝灾害;又营建了长江第一湾美丽壮观的山水田园风光,成为丽江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之一,大家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发自内心的认同和主动自觉地践行。

封面新闻:又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继续遵循?

杨宇明:我一直说大自然永远是人类的老师,人类对大自然应该怀敬畏之心,不断地认识、学习、保护和科学利用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智慧。长江不仅是我们国家的“黄金水道”,更是地球上从世界屋脊到太平洋西岸一个伟大的生物廊道。

第一是坚持在生态修复时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兼具的树种,营建多树种混交、乔灌草结合的近自然林,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持、恢复以及提高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切忌种植外来树种和营造单一树种的纯林。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树适用”的基本原则,要根据不同的立地生境条件再进行分类编制造林设计,其中深入研究筛选找到既能够发挥生态功能又有经济效益的生态经济型树种最为重要,把生态建设修复和经济社会发展融合起来,这样能够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三是在一些陡坡地段尽量采取封山育林,依靠自然修复,人工去种植去开垦都是不适宜、不妥当的。

四是在金沙江流域电站建设和运营中除了对鱼类洄游设施的建设与增殖放流工作外,还必须重视不同江段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的调查和影响评估工作,若原“三场”受到严重影响或消失,还必须建立新的鱼类“三场”,同时库区切忌引入外来物种。

封面新闻: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蒜头果。

杨宇明:对!还是以刚才我说的蒜头果为例。其实很多年前,就有日本科学家,想通过人工合成的方式,来研制二十四碳单烯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花费了十几亿日元,因人工合成路径长、工艺复杂、副产物多而成本高,最后只得放弃了。但大自然赋予的蒜头果种仁油含50%的神经酸,是鲨鱼的2.5倍,简直就是一个神经酸天然合成工厂。

所以说我们的大自然老师,其实轻轻松松把成果放在那儿了,只是看你会不会用。这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魅力所在,很多东西,我们认识不足,不把它当宝贝。随着我们认识提升,说不定哪天,就会发现它是无价之宝。

封面新闻:那对于下一步的保护和利用,又有哪些需要注意?

杨宇明:越来越多的实践经历告知我们,只有当大众和社会人群认知生物多样性的经济利用价值和其他用途之后,才会在普遍意义上认为他们是有用的并具有存在价值的保护对象,也才会唤起社会大众力量去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际上无论是生物多样性还是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靠广大民众和社会力量,特别是生活在当地老百姓与大自然是朝夕相处、相互依存,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与原住民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特别是居住在保护区内的原住民是保护的最直接、最重要的保护力量!如果我们做生态保护工作的连当地百姓都保护不了,就凭提供一点技术支持帮助的科学家,怎么能够保护好我们的保护对象。因此,我们认为任何有人居住或与原住民交叉分布的自然地在确立规划建设时,最优先的重点保护对象就应该是当地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只有保护好他们,才能有效地保护好与他们共生共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而无论是生物多样性还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其目的就是要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动物、植物、微生物与人类都是这个家园的成员之一,都是生物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保护了地球家园,保护了地球家园就最终保护了人类自己,终极目标是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标签:

来源:封面新闻
0
上一篇:刘盈在位多少年 刘盈 下一篇:最后一页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01-2013 www.caixun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财经新闻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18864号-1

  网站所登新闻、资讯等内容, 均为相关单位具有著作权,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经彩迅新闻网书面授权,请勿建立镜像 联系我们:  291 32 36@qq.com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